top of page

你能无限放大下去吗?

  • 薛珂
  • 11月9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6天前



埃米尔·白瓦特(Émile-Antoine Bayard)曾为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的科幻小说《环绕月球》绘制过一张插画,画面中月球占据了近半幅面积,表面铺满尸骨,尸骨的形态和月球表面的沟壑含混一体。

埃米尔·白瓦特, 1870,This Plain Would Be Nothing But an Immense Ossuary。图片来源:Internet Archive / Joseph Sablé Centre。
埃米尔·白瓦特, 1870,This Plain Would Be Nothing But an Immense Ossuary。图片来源:Internet Archive / Joseph Sablé Centre。
武雨墨,《尘埃中的月亮》,《视觉的断裂》系列,2025 ,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低反光玻璃面板、 裱于铝塑板。图片致谢艺术家。
武雨墨,《尘埃中的月亮》,《视觉的断裂》系列,2025 ,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低反光玻璃面板、 裱于铝塑板。图片致谢艺术家。

武雨墨个展“眼睛的距离”中的一张摄影与这张插画巧合地相似。《尘埃中的月亮》是一张扫描照片,月亮是一颗树脂灯球,月表的沟壑是灯球中的气泡,背景中的星星是扫描仪玻璃面板上的灰尘、划痕。《环绕月球》出版于1870年,彼时距离人类第一次载人环月任务还有近100年。小说中,宇航员乘坐由一口超900英尺的巨炮发射的炮弹飞至月球,一名宇航员在炮弹飞船环绕月球时说到,月球表面就像一个辽阔的战场,这张插画出现在此段落。虽然重力持续不断作用于身体,但眼睛作为一种想象的仪器,可以带着那么久之前的白瓦特和凡尔纳也带着今天的武雨墨和我们环绕月球。想象力创造出了如此亲密的时刻——小说中宇航员的视线、白瓦特和凡尔纳的视线、NASA和苏联的视线、武雨墨的视线、你我的视线在望向月亮这一瞬间重合。


“眼睛的距离”展出了武雨墨十八件摄影,均为为本次展览所做的新作,每张图像画幅差别很大,观众观看时和作品的距离会被自然地推远拉近,自己的视线竟也可以变成牵动自己身体和步伐的偶剧提线。


武雨墨,《同样的眼睛》,《视觉的断裂》系列,2025,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亚克力三明治装裱。图片致谢艺术家。
武雨墨,《同样的眼睛》,《视觉的断裂》系列,2025,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亚克力三明治装裱。图片致谢艺术家。

从远处看,《同样的眼睛》是一张模糊的眼睛照片。因画面失焦而产生的无助感,会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凑近观看,而当走近,照片中瞳孔的部分便成了一面黑色的镜子,你的倒影则是这张照片中唯一清晰可见的实体。此时,你和自己在这只摄影的眼睛中对视。这张照片的形态还会让人联想起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拍摄的第一张黑洞图像——同样是一团黑色被光环围绕,照片也是模糊的,黑洞和眼睛(它们的形态竟然如此相像)共同指向关于原点的隐喻。这张历史性的黑洞照片由分布在世界各处的8座射电望远镜协同产出。如果说黑洞照片来自于仪器的精密,武雨墨的照片则来自于仪器的失灵。


对焦精确、清晰锐利、颜色写实是现代几乎所有相机厂商的研发目标,对相机的“正确”操作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类的必要技能。而在武雨墨的摄影中,通过快门抖动、过曝、失焦、重影、长曝光导致的物体形变等“摄影错误”,呼吸、屏气、眨眼、手的颤动、身体的应激反应、迟疑和决心在图像中显形。“放松”是很多运动项目的进阶奥义,最快的球速可能来自于球拍击球时的脚尖蹬地。当相机的仪器属性被抛下,身体和照相机都拥有了成为彼此一环的潜能。


武雨墨,《眼睛的内部》《视觉的断裂》系列, 2025,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亚克力三明治装裱。图片致谢艺术家。
武雨墨,《眼睛的内部》《视觉的断裂》系列, 2025,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亚克力三明治装裱。图片致谢艺术家。

正因这些“摄影错误”都本源自身体,这让武雨墨的图像获得了生物的质感。《眼睛的内部》主体上部边缘的重影非常接近茸毛或昆虫膜翅,下部则是像血肉。这颗眼睛的意象,并不是作为观看工具的眼睛而存在,而是一颗真正活的眼睛,我们可以觉察到它的轻颤和脉动,生长或退化;同时,“内部”似乎也并非是解剖学意义的内部——从外部向眼内的窥看得到的画面,而是眼睛向眼睛本身的自视——从眼内向眼内的窥看得到的画面。展览中“眼睛”的图像也形成对展览本身的自指和暗示,活的眼睛被提供给观众借取,以进行超越光学和视觉的观看。


初看《尘埃绘画04》时同样有一种生物质感,但让我联想到的是微生物影像——画面的景深极浅,物质是半透明、黏稠、晶莹胶质的,颜色较为中性。同时,图像的形态也会引起关于行星环的想象。在武雨墨的摄影中,可以看到非常具体的形态和动势,但没有尺寸和感官经验上的参照,以至我们的感受经常会在极远和极近、极大和极微、极动和极静间震荡,甚至错乱。这样同时发生的双向“放大”存在于多幅作品。在《天空飞虫08》中,笔迹、虫迹、星迹都是光迹;《像素夜雨02》可以是雨滴,可以是流星,也可以是白色炭笔痕;《内心的风景04》可以是台灯下的桌面,也可以是异星的表面……


视频截图,来自Youtube频道Relax and Enjoy the View,“Journey to the Microcosmos”,2019
视频截图,来自Youtube频道Relax and Enjoy the View,“Journey to the Microcosmos”,2019
武雨墨,《尘埃绘画04》,《摄影写作》系列,2025,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亚克力罩、 裱于PVC。图片致谢艺术家。
武雨墨,《尘埃绘画04》,《摄影写作》系列,2025,收藏级喷墨打印、收藏级摄影纸、亚克力罩、 裱于PVC。图片致谢艺术家。

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兴起将无限的空间变成画面上贴近我们视觉经验的矢量空间,相机继承且进一步固化了这种语法,而武雨墨的摄影试图将相机作为滴管工具,从近处的现实捕获质料,构建远处的想象,我们被重新拉回至无限的空间。借由活的眼睛,古老的启示在我们心中被重新唤醒,近和远的距离可以比被度量的距离更短,在贝壳螺旋中可以看到宇宙,卧室偶然的异响也可以决定梦境的走向 。


这篇文章的标题《你能无限放大下去吗?》借用自 YouTube 频道 Veritasium 的科普视频Can you keep zooming in forever?。视频里,一小块金属被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五千万倍,通过像差校正,我们在它的边缘看到了原子,那是一个排列规则的阵列,每一个模糊不定的圆都是构成灰尘、灯球、星球以及我们所在宇宙的基本要素。看视频时,我总想起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的那句话——无论透过显微镜还是望远镜,诗人总是看到同样的东西。武雨墨的展览好像也同样如此。



作者
薛珂,写作者。

展览信息
武雨墨:眼睛的距离 Eyes Unfold Distances
上海弥金画廊
2025年8月30日至2025年10月20日

感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对本文稿酬的支持。
感谢通过“赞助人计划”支持《歧路》的个人与机构。


©歧路批评 2021-2025

bottom of page